

-
观点 | Opinion more
-
五部“全国首创”节目热播的背后
全国两会期间,上海再推两部重磅电视作品——全国首档大型院前急救纪实片《生命时速·紧急救护120》、全国首档大型医院院长深度访谈节目《听·院长说》,传递满满的正能量,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。[全文]
-
医学进步为什么难以眷顾需要的人?从无痛分娩说起
医院为什么不能普及无痛分娩技术?医院有尴尬,社会有杂音,医患纠纷不清。在当前医疗环境下,许多医生为了避险,采取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态度。[全文]
-
和产妇坠楼同样悲哀的是,医院怎么做都是错的
陕西榆林产妇坠亡事件,再次引爆舆论。这些年医患对立极为严重,一旦出现医疗纠纷,无论是患者家属,还是社会舆论,都首先推定为医院存在恶意和过错。但比这乱象更悲哀的是本案这种情况,医院怎么做,都是错的。[全文]
-
又看病又科研,医生承担的是不是太多了?
在中国,医生必须在临床和科研间“蜡烛两头烧”。不仅是医生,护士、技师、技术工人晋升职称也是论文为王。每到职称季,医院里就开始流传段子:“传达室秦大爷今年符合晋升标准,他有两篇文章发表在‘中华级’刊物,一篇发在《中华钓鱼》,一篇发在《中华象棋》。”[全文]
-
药价回扣: 一线医师无法承受“有罪推定”之重
药品从批发价到中标进价翻了数倍的社会现实,症结在于不合理的药品流通体制。在招标直至患者购药的过程中,各种利益输送推高了药价冗余,导致了药企、医院、患者三方的恶性博弈。医改必须要在利益分配上理顺渠道,维护医生职业尊严,确保医患双方利益一致。[全文]
-
不借助仪器设备,医生还会看病吗
我们时常会听到身边人有这样的说法:“现在的医生水平不行,总要借助一堆化验和设备才能看病;还是当年的某某大夫有能耐啊,看一眼就能知道这人得的什么病。”这也让许多医生备感委屈——安排这些检查项目,真是对患者负责,和医生有多大能耐真没关系。[全文]
-
每年10万儿童“或死于缺药”,原因何在
新药报审,必须通过临床试验这一关。如今,儿童医疗正被一种宏大叙事带来的社会普遍焦虑困扰。养孩子是寄托了一个家族命运的中长期发展计划,计划的执行人如履薄冰,承受不了半分的风险。[全文]
-
你们能举出一例杀医案件,是医疗体制所致吗?
又有一名医生被打死了。5月18日下午,数名男子带着一名儿童来到湖南邵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。医生王俊正在做着手术,说该儿童伤情并不严重,等做完手中的手术后再来处理孩子的伤口。这几个人不乐意了,就围殴王俊医生。这是中国杀医暴行中最新的令人发指的一幕。这根本不是什么“医患冲突”,这也与医疗体制无关,这就是行凶杀人,这就是纯粹的刑事案件。[全文]
-
医生累倒喝葡萄糖,有人竟问:这钱谁出?
那些一言不合就暴力袭医的人,那些躲在屏幕后面冷言冷语的人,那些为了眼球与流量捏造谣言的人,你们以为被逼入绝境的是医生吗?不,是我们每一个凡身肉胎、躲不过生老病死的普通人。[全文]
-
最在乎你生死的,是医生
老人躺在ICU的床上,主管医生在外面和他的四个子女谈话,四个子女谁都不愿意去支付拖欠的医疗费,甚至两个儿子要冲进去把老人的鼻饲管拔掉,“都不出钱!都不出钱!那让他饿死好了!”医生紧紧拖住两个激动的大男人,“干什么,干什么,这是在医院!”这一刻,这个年轻纤瘦,因为在ICU外面,声音都得压低的女医生,就像个女战士。[全文]
-
今天的挂号难,正是曾经你要的就诊自由
说来可笑,全国人民诟病的“看病难”,重要成因是不限制民众涌入大医院的就诊自由。大医院水平高,自然就把市场都抢走了,客观上让相当数量的民众获得了高水平的医疗,人们形成了人人都可以追求最好医疗的意识。但是大医院的运转成本也高,小病也要大治,加剧了医疗成本的攀升。[全文]
-
还在说号贩子是因为公立医院垄断?不能上当!
中国医疗领域早已全面放开,充分实现了市场化,就数量而言,早在数年前,就有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各占半壁江山之说。而大多数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每日人头攒动,大多数私立医院门可罗雀,这非但跟垄断不沾边,反而是市场竞争或患者自发选择的结果。媒体人天天埋汰公立医院,为私立医院鸣冤叫屈,可生病的时候,有几个去找某某系大夫的?[全文]
-
王牌科室中罕见病孕产妇不幸身亡,医生责任有多大?
医生的注意力已经被重度子痫前期这个要命的并发症吸引过去了,哪里想到她同时还有另一个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致命疾病呢?而最终夺取她生命的,恰恰就是这个疾病。这确实是一个遗憾。而要让医生在如此情况下,要想“处置得当”,实在是神一级的要求了。[全文]
-
李冰冰被扎喷血,护士为什么没被打
李冰冰这两天在澳大利亚拍片发烧。就医时,护士“呼呼呼”几针下去,喷了老大一滩血。当然,李冰冰和她的团队素质还是很高的,澳洲医闹的一幕没有出现。问题来了,如果在布里斯班的医院里大打出手,会有什么后果呢?[全文]
-
4毛钱治好高血压?又是一群标题党
患者因为高血压看急诊,医生也只是开药控制了一下。媒体妙笔生“花”,瞬间变成四毛钱“治好”,为表夸张度,还特地加了一句“刘女士表示,这是她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好大夫。”这情景,几年前就玩过一出,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“八毛门”……嗯,这次还打五折了。[全文]
-
卫计委做到这份上,咋没人心疼医生
“儿科医生紧缺,卫计委‘降分’录取”的消息引来一片哀嚎。大家都聚焦在医疗质量是否会降低的问题上,没注意到:医科生绕道儿科难道是因为分数低?呵呵,儿科出名的“钱少、活多、人委屈”。遇上不讲理的家长,第二针没扎进,护士就可能吃耳光。咋没个人心疼医生呢?[全文]
-
医生不够,降分录取是最差选择
无论我如何批判现有的医疗改革制度,但就这个具体问题而言,政府在整体上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,又企图在局部采取非市场经济模式来维护政府的面子,维护有关部门(包括医院自己)的伪善,这一定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效率损失乃至动荡隐患。[全文]
-
放宽社会办医前 82岁退休老医生有话说
发展社会办医理论上可作为医改的有益补充,但主观设想是一回事,实践很可能是另一回事。大量私营医院依靠不规范经营追求暴富和短期利润,并与一些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。此前,一位82岁的退休医生就自己在民营医院就医的亲身经历,给笔者写了一封信。[全文]
-
“抽签上战场”,他们在为你牺牲
为抗击MERS病毒,惠州中心医院要求未婚医护人员作为“第一梯队”的可能成员,参加医院组织的抽签,一旦被抽中,需要时得“先上战场”。原本正常的内部预案,经媒体报道后,立即上升到无谓的“道德审判”高度,留下“一大堆口水”。[全文]
-
你看到了医生自拍,却没看到……
在一些情况下,医调中心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性,很容易被患方的强势所裹挟。患方的强势并不来自于专业知识,而是来自于对抗争政治的准确理解。某种意义上,在这种类型的医疗纠纷面前,医调中心也仅仅是患方谋求利益的一颗棋子,患方已经成功地改变了医疗纠纷的性质……[全文]
-
-
资讯 | Information more
-
女子体检半月后查出乳腺癌 体检报告显示正常
-
家属追问病情 医生:不清楚回去百度
-
日本一名医生被中国患者刺成重伤
-
医生坐诊时被刺伤生命垂危 行凶者坠楼身亡
-
怕医生上报传染病耽误孩子上学 家长打人
-
3岁小女孩得乳腺癌 半世纪来全球第三例
-
新生儿男变女?医院:护士闹乌龙
-
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?网友炸了
-
张掖医院回应“天价转院费”:车费合规,额外系劳务费
-
安乐死执行一半 荷兰老人不想死了站起来反抗
-
“医闹”零容忍 人大拟立法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
-
28部门:暴力伤医、医闹等行为将被联合惩戒
-
殴打医生的患者女儿为何采取取保候审?北京警方回应
-
北大医院医生遭孕妇家属暴打 警方处理结果来了
-
兰州发生特大暴力伤医案 嫌犯被刑拘
-
医疗纠纷条例发布,尸检不可再无限拖延
-
体检巨头现"假医生"成功吸引深交所注意 财报称医务人员3万名
-
女儿出生第2天死亡 男子砍死医生被判死刑
-
卫健委回应疫苗造假:未完成接种的可选用其他厂家狂犬疫苗
-
凳子呢?
-
-
· 医患关系 ·
-
这部让人不敢看第二遍的高分纪录片催泪回归
-
一颗心脏,让他们辗转20城狂奔20万公里
· 以大爱之名 -
孕妇剖宫引产4个月后死亡:小肠腔现3块纱布 来源成谜
-
拒绝挂号 电视台员工掌掴女医生还往人胸口塞钱
-
孩子刚出生就锁骨骨折 家属:就是医生硬拉断的
-
麻醉医生带病坚持工作,科室主任却写下这8个字
-
北大人民医院回应“产妇剖腹产三天后排出纱布”
-
网红不顾劝阻执意怀孕 医生:以爱的名义绑架我们
-
住院6天吸氧278小时?医院:误把一天当48小时
-
孩子左腿骨折 医生包扎右脚…
-
兑现承诺,他在轮椅上连做3台手术
-
落户上海遇阻后,“医闹”女教师评职称再引争议
-
为病人愿当小丑!网友被这个动作魔性的护士暖到了
-
医生微博晒药品回扣 院方调查后回应:玩笑所为
-
微博“晒”药品回扣 医生被停职调查
-
实习医生被76岁患者砍伤 嫌疑人已被控制
-
重庆“10块钱医生”:贵药一粒粒开 赊账也不去要
-
央视还原“榆林产妇坠楼”:本人要求剖宫产因何未如愿
-
15000次按压,医生救回心脏骤停两小时的病人
-
“人若没了,别找医院医生麻烦” 这个家庭感动了医护人员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