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马克龙也想推行“结构性改革”,为什么搞砸了?
过去法国比较先进,是因为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国有企业,比较强大的国有经济,这些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在新的技术里面有突破,在全球占有技术优势。但现在这些都没有了,我觉得还是思想上先失败,然后在政策上又不行。[全文]
-
以静态眼光看中国经济的西方专家们,现在脸红了吗?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项目的推进,西方国家舆论开始炒作所谓“债务陷阱”,认为中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与援助是“掠夺性贷款”,会导致这些国家无法摆脱依赖中国援助的恶性循环。然而,债务增长固然可怕,但要看债务是用来干什么的。 [全文]
-
有什么利益可以驱使美欧联手对付中国?对不起,基本没有
美国的国债已经有二十多万亿了,超过了它的GDP。美国的预算赤字明年要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。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,谁都知道可怕的前景是什么。欧洲人也是玩资本出来的,他们看不清楚?那么,欧洲人为什么一定要和美国人玩?为什么欧洲人不能和中国人玩?美国有希望还是中国有希望?[全文]
-
贸易逆差?美国剪全世界羊毛时可不这么说
美国老抱怨跟中国的贸易不平衡,认为自己吃亏,所以要找中国的毛病。其实中国人在进口产品上,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。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不仅是相对于中国,而是相对于所有国家;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常年的,而不是一两年的。[全文]
-
美国靠贸易战搞垮日本苏联,与中国还是得妥协
现在美国负责贸易的官员中间,基本都剩下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,他们仍陶醉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利用单边贸易制裁搞垮苏联、日本的辉煌战绩中间。他们忘记了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,中美经济关系远不是他想象的那样。[全文]
-
美国不是第一次在芯片上出手,但每次中国都变得更强
2003年我们想从美国购买一批超级计算机,美国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,拒绝了中国的要求。2011年我们就造出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,2013年又造出一台,还破了世界记录。美国禁止因特尔公司向中国出口芯片,2016年中国造出完全国产的“神威·太湖之光”。[全文]
-
美国不会让5G领域“自由竞争”
美国认为,中国正发展且马上就要商用化的5G通讯技术会让美国被赶下神坛。4G通讯技术里,中国已追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;5G通讯技术,中国走得比他们更快更好。美国非常担心,如果中国5G技术进入美国市场,会彻底把美国的通讯设备打垮。[全文]
-
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有多重要?美国人早就用行动证明了
当今话语权实际上是由美国主导的。美国主导话语权是有专门的战略的,不是偶然的。比如说作为“精心运作的传播”,美国国家战略传播是有目标、有规划、有步骤的系统化的全球攻略,是实现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、维护并伸张其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。[全文]
-
中国人没有信仰?
中国的治理模式强调职业文官的作用,更强调公务员执政能力与效率的培养。在这种制度中,官员不是单纯地从贵族或统治阶级中选举产生的,而必须通过考核制度,拿政绩证明自己的能力。无论什么出身的人都可能通过这套体系上升到国家领导层面,只要他聪明刻苦,并通过各种考验。[全文]
-
中国古代“民主”模式曾是西方的老师
中国人对民主的定义和西方不同,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从西方引进的元素,但也有一些传统遗留的痕迹。比如干部培养体系就参照了中国传统社会下的职业文官制度。欧洲启蒙运动时期,西方的思想家都曾一度把中国制度当成圭臬。[全文]
-
有些人一不满意,就把“不民主”当口头禅
投票权与参选权在西方代议制国家不是一开始就给予普通公民的,而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;美国也并非从建国伊始就是个民主国家;托克维尔19世纪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分析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。[全文]
-
把颠倒的历史观再颠倒过来
边芹新书《被颠覆的文明》分析表明,西方国家中各种文化表演形式的主题都不是那么中立,是经过精心挑选的。久而久之,中国那些“聪明人”就故意去迎合这些形式。客观的分析被控制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那只“看不见的手”紧紧压抑着。我们该做的,就是把颠倒的历史观再颠倒过来。[全文]
-
能坐不能做,中国重蹈美国教育怪圈
德国高中毕业生中有近半数进入技工学校,经过3到5年的学徒学习,学会许多技术工人应掌握的技能。而美国只有0.3%的工人经过这种培训。教育制度的差异决定了后来劳动力的发展方向。在我国,大学扩招同样导致了就业难。在沿海省份的企业提出高薪仍然招不到合适的技术人员。[全文]
-
丁一凡:新自由主义的危机
表面上看,“占领华尔街”运动矛头直指金融公司的高管们,但更深层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反思。[全文]